乌冬面作为最具日本特色的面条之一,
与日本的荞麦面、绿茶面并称为日本三大面条,
乌冬可是日本料理店不可或缺的主角!
以状态来区分乌冬面,大体有生乌冬、半生乌冬、干乌冬这几种:
生乌冬:制面后抹上面粉进行保存,味道相对最出色,因为易氧化等原因,不易长期保存。生乌冬大多现做现吃,老饕宁可驱车1小时,也要去吃制面所里的生乌冬。
半生乌冬:半生乌冬接近于生乌冬,要冷藏保存,一般用热汤煮过,再放倒筲箕上冲冷水过河后食用。
干乌冬:制面后进行干燥再保存,一般也称为干面,细面为多,看上去有点像普通的面条或者斯帕盖提。风味相对较差,适合于一般家庭烹饪,面痴们基本会无视干乌冬。
拉面、荞麦面和乌冬面,堪称日本的三大面了,但其实在这个大分类之下,还有很多小的分类,吃之前先带大家了解一下乌冬面里的三大分类吧!
稻庭乌冬
稻庭乌冬这个名字来源于它的产地——秋田县稻川町稻庭地区。它起源于江户时代初期,据说当时住在稻庭地区的佐藤市兵卫使用当地产的小麦制作出了乌冬面,特别受当地人的欢迎,之后他又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就成了现在广为人知的稻庭乌冬。不过在初期,因为这种乌冬面的制作工艺复杂,因此产量很低,还是一种高级料理,所以普通人很难吃到,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
稻庭乌冬和普通的乌冬面相比,还是很好辨认的。稻庭乌冬呈现出的是一种非常柔和的淡奶油色,比一般的乌冬面要细一些,并且一般来说是扁平的。稻庭乌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发酵和揉面,因此面中会有很多气泡存在,根据研究发现,这些气泡可以使稻庭乌冬在煮过之后还能保存很久,并且能让制成的面咬劲十足。
水泽乌冬
水泽乌冬主要产自群马县。群马县晴天比较多,并且水土丰沛,是日本很有名的小麦产地,自古以来当地的面食就很发达。
据说水泽乌冬面最早的起源是在群马县伊香保温泉附近的水泽寺,因而得名,最初是为了招待信徒而制作的手擀面,慢慢发展成了今天的样子。
水泽乌冬面的原料只有小麦粉、盐和水,好吃的秘诀都在揉面的手法上面,长时间的揉面使得水泽乌冬变得非常筋道弹牙。和稻庭乌冬不同,水泽乌冬的颜色更白,并且更粗,面非常光滑,现在当地的十几家面馆把水泽乌冬注册成了店铺联盟,面的质量虽然相同,但是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蘸料,非常值得一尝。
味噌煮乌冬
名古屋的乌冬面代表——味噌煮乌冬。这种乌冬面同样起源于江户时代,但是把又粗又硬的面放到砂锅里面煮,则是在大正时代,如今早就成了在爱知县各地区都能吃到的乡土料理了。
现在的味噌煮乌冬使用的是土锅以及产自东海地区的赤味噌,搭配极粗的手擀乌冬面,配料一般会有大葱和香菇,最后还会打上一个鸡蛋。关于打鸡蛋的时机,完全是看个人喜好。因为味噌的口味通常比较重,而用土锅煮的面又是热气腾腾的,所以这道料理非常适合冬季享用,另外因为味噌本身带有咸味,所以煮面的时候就不再使用盐水,而是淡水,这样面的口感就会更加紧致,更有嚼头。
微商城有售乌冬面哦!喜欢就下单吧!
快手日式乌冬面的做法
1.先做柴鱼高汤,将昆布擦去表面尘土,但要保留表面白霜,因为那是海带鲜味的来源;
2.将昆布在水中浸泡30分钟,用中火慢慢煮至沸腾之前将昆布取出,转小火,加入柴鱼片;煮约30秒,捞取浮沫,静置到柴鱼都沉到锅底过滤,搞定!
3.乌冬面很简单,用柴鱼高汤煮5分钟就好;
4.先放盐和姜,出锅前放酱油和小葱花盛出,撒上少许紫菜,开动!
—END—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