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为电影《残酷冰雪》剧照)
80年前的三天登顶艾格峰北壁,
现在的2小时22分。
正常的六七天穿越鳌太,
却有人一日完成。
往日有人在这里留下生命。
现在的高手,在这里竞赛比拼。
今人风采,莫忘前人。
太白山“二爷海”、“三爷海”。图片来自舒小简。
艾格峰,瑞士,其北壁是著名的阿尔卑斯山“三大北壁”之一。
鳌太,陕西秦岭,中国高难度徒步路线之一。
两者明明八竿子打不着,可小简看来,二者却有一些相似性。
▼
杀人地、竞技场、舞台
艾格峰北壁
艾格峰北壁,虽然海拔仅有米,却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难的山峰之一。
其落差将近米的垂直岩壁被称作“死亡之墙”。
陡峭的艾格峰北壁,找到可以双脚站立的岩石都不容易。
图片为电影《残酷冰雪》(又名《北壁》)剧照。
艾格峰的一次惨烈山难。
以托尼·库尔茨为首的四名登山者全部殒命。
托尼死前,距离救援成功只差了几米的高度。
电影《残酷冰雪》正是讲述这次山难。
人类首次登顶艾格峰北壁,用了三天的时间。
当登山皇帝梅斯纳尔用10个小时登顶艾格峰后,宣称:再也不会有人更快了。
可当代登山家“瑞士机器”乌力,用2小时22分完成艾格峰北壁速登。
鳌山。图片来自舒小简。
鳌太,秦岭第二高峰鳌山到秦岭最高峰太白山的穿越。
广阔的石海无人区,变幻莫测的天气,以至于每一年都有人死在鳌太之路上。
鳌太“九重石海九重天”。
秦岭一路,石海极多,是路况上的难点。
图片来自舒小简。
鳌太历年的不齐全事故
通常的鳌太全程,需用时6-7天。
目前极多数人采用5天走完。
前些年,有些强驴做到3天走完鳌太,已经令人惊叹。
现在,却已经有了两日鳌太、甚至一日鳌太的走法。
这世界上,有些地方,就可以看到人类在追求极限的历史足迹。
艾格峰和鳌太,就是这样的地方。
它们曾经很难,当然现在依然很难,只是不再不可及。
艾格峰
它们曾经都是杀人无数的夺命之地。
如今,却成了真正的户外高手,竞技比拼和展现实力的绝佳舞台。
▼
快!能有多快!
艾格峰北壁,能有多快?
从艾格峰的最快用时进入3小时以内。
这种户外的“竞技体育”的精神就更加分明。
瑞士机器,UeliSteck。
当代阿尔卑斯式攀登的顶尖行家。
艾格峰最快攀登记录的保持者。
年,已经攀登艾格峰五十多次的“瑞士机器”乌力·斯特克(UeliSteck),左右手各带一只手表,以精确到秒的计时,再一次单人攀登艾格北壁。
2小时48分。
最终他创造了当时的最快纪录。
正是这一次攀登,使他名动天下。
DaniArnold
然而,另一位阿式攀登的高手DaniArnold,于年4月20日打破了由UeliSteck保持的艾格峰北壁攀登记录。
2小时28分。
比UeliSteck快了将近20分钟。
DaniArnold同时也是马特洪峰北壁记录的保持者(1小时46分,于年4月22日创造)。
DaniArnold的一次攀冰视频。时常1分26秒。
建议读完本文观看。
年11月,乌力·斯特克再次出手,要夺回自己的记录。
这次和乌力一起去攀登艾格峰的,还有另一位速度攀登的行家。
那就是被称作“K天王”和“K神”的KilianJornet。
k天王。
越野跑、速度攀登、高山滑雪,三大领域的顶尖好手。
K天王是越野跑领域毫无置疑的天下第一。
他以“跑”的方式创造了速登麦金利峰(米,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米,南美洲最高峰)的最快往返记录。
2小时22分50秒。
年,乌力创造了新的艾格峰北壁速登记录。
瑞士机器乌力年重新夺回艾格峰北壁最快纪录的视频。
时长3分26秒。
建议读完本文观看。
而初次攀登艾格峰北壁的k天王,也只以10个小时完成了攀登。
要知道,10个小时,是曾经登山皇帝创造的“不可能有人更快了”的用时记录。
这对于首次攀登来说,已是不可思议的速度。
像这样争分夺秒,追求更快更强的竞技之心,已经不只是户外领域的精神。
这更像是体育的精神,奥运的精神。
鳌太穿越,能有多快?
至于鳌太,由于国内的户外理念仍然落后,还没有听到有以“秒”来计时的鳌太穿越用时记录。
但,不夸张的说,如果有一天,“户外的目的地被视作竞技赛场”的理念开始在国内流行,那么鳌太必会是率先被注视的地方之一。
左为小简初穿秦岭时的向导。
他们对于秦岭,好似夏尔巴对于喜马拉雅。
小简初走鳌太时,见向导速度颇快,问他如果独行,可以几天走完鳌太?
向导说两天。
当时我已极为惊讶。
后来在磨房上发现了以19小时12分独自走完鳌太全程的高人。
此人id“心魔神殿”。
他在文中写到:“我敢肯定,16小时鳌太,12小时鳌太,很快都会出现,即使某一天出现10小时鳌太,千万莫要惊奇。”
不知是否还有更快。
小简知道的,实现过两日鳌太的人已有数位。
秦岭是中国南北方分界线。
所以鳌太是南北方气候的争夺处,气候变化多端。
图片来自舒小简。
而据已实现过两日鳌太的山友豹推测,如果是越野跑的K天王,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可能会在6个小时左右完成鳌太穿越。
大约时速可超过12公里每小时。
当然,这只是推测。
▼
今人风采,莫忘前人
它们还有另一个相似点——路线被开辟越来越多。
艾格峰北壁的32条登顶路线。
艾格峰北壁,在几十年里已经被开辟出超过三十条登顶路线。
鳌山和太白山的地形情况,可分支多条路线。
而一个鳌太也分支出多条子系走法。
诸如:半程鳌太、小鳌太、鳌山穿越、太白南北、太白南南等……
艾格峰与其他山峰(僧侣峰等)
这样的地方,能看到前人们一步步探索的努力。
无数前辈,前赴后继的挑战,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经验,使得后人受益。
然而现今人们的努力,又将帮助未来的人创造更加不可能的奇迹。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没有年,托尼·库尔茨等一行四人殒命艾格峰的惨烈山难,
哪有年的艾格峰北壁首登?
没有登山皇帝梅斯纳尔的10小时登顶,
哪有瑞士机器乌力的2小时22分登顶?
秦岭当地向导在鳌太山岩上画下的路标
没有秦岭向导绘制的路标,
哪来每年数千人的鳌太穿越?
没有那些做出三日鳌太尝试的高人,
哪有后来人的一日鳌太?
再拿珠峰举例。
人类首次从北坡(中国一侧)登顶珠峰,是王富洲、曲银华、贡布三位中国人创造。
他们的登山路线,基本沿着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年的路线安排。
中国一侧,珠峰北坡的当代登山路线,与乔治马洛里规划的路线极其相似
没有92年前,乔治马洛里一去不回的人类首次攀登珠峰,
哪有年王富洲等三位中国人创下珠峰北坡首次登顶?
没有丹增(尼泊尔夏尔巴人)在年协助埃德蒙·希拉里首登珠峰,
哪有现在的夏尔巴登山向导群体将商业登山做得如火如荼,协助了人登顶珠峰?
科学家牛顿说,“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
对于户外探险来说,又何尝不是?
每一个今人的威风,都不只是他自己的强大。
也是前人们的强大,留在了他们的学识中,留在了他们前进的道路上。
从曾经的杀人地,到现在的高手舞台,每一寸山岩,都提醒我们莫忘前人。
这是艾格峰和鳌太这样的地方,不可忽视的意义。
瑞士机器。2小时22分50秒。
什么时候,有人比他更快?
万一!
真的有人把艾格峰北壁的记录提升到2小时!
真的有人把鳌太穿越全程的记录提升到6小时!
再惊讶吧!
文|舒小简
图|来自网络
(转自
托尼和安迪能否成为世界上第一次登顶艾格峰北壁的人呢?
评分最高的登山题材电影。
这段真实的故事,被拍成了经典电影《北壁》,豆瓣评分高达8.6分,成为当之无愧的最优秀登山题材电影。
(强调:也许您在网络上看过一篇题为“为什么说《北壁》是最优秀的户外电影”的文章。那篇文章多被盗用,原作者为舒小简。)
只是,真实的历史,比电影的情节更悲壮。
等待着他们的,是艾格峰北壁登山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攀登。
和托尼、安迪一起攀登的,有另外一个两人组合。四个登山者开始攀登。然而,天气突然恶转,暴风雪袭击了艾格峰。
大风大雪中,他们体力耗尽,绳索不够用了、山上的积雪裹挟着落石急坠而下。
除了托尼以外的三位登山者陆续丧命。
艾格峰太陡峭的岩壁,登山者只能勉强落脚而已。
夜,来了。
在狂风飞雪中,托尼在陡峭的崖壁上无法露营,只能坐在山崖上熬过整整一夜。
当第二天白天到来时,他奇迹般睁开了眼睛,虽然大难不死,但他的一只手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
只能如此在山上过夜。
托尼的朋友露丝赶紧找到当地的三位登山向导,前去救援托尼。
救援队在下方无法够到他,只好喊话,让他想办法凑绳子放下来再带绳子上去。
他被迫割断下方的绳索,再努力爬上十几米高,到达已经死去的同伴处,再割断他们之间的绳子,再拆开绳子,分成小股,连接起来才能达到足够的长度。
就是这样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托尼花了整整5个小时,用仅剩下的一只手完成了。
悬挂在半空中,只差几米便能得救
当救援接到垂下来的绳索,接上粗绳索的时候,才发现携带绳索长度不够,只好又接了一根。绳索接好后,再让托尼拉上去栓好,再自己慢慢爬下来。
这几乎又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托尼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滑落到离救援队伍头顶只有几米的高度,在这里,他遇到了两根绳子的绳结,绳结却无法通过他的下降器。
历史救援图片
他绝望地努力挣扎了几分钟后,喊出人生最后一句话:“我不行了。”
便断了气。
四名登山者,全部殒命。
在影片中,这一段极其“复杂”、让人心惊的自救,却被简化许多。
电影已经有很悲凉的气氛,但真实的故事,却比电影更悲凉。
3.黑克马耶
年初,两位意大利登山者再次尝试,因天气骤变放弃,下撤途中双双遇难。
三次艾格峰北壁的尝试,8名登山者,全部死亡。
艾格峰无愧死亡之墙的名号。
直到,同是年,来自德国及奥地利的安德雷尔·黑克马耶(AnderlHeckmair)和海因里希·哈勒(HeinrichHarrer)成功实现了艾格北壁的首登。
他们的成功,要归功于登山技术和登山设备的进步。
如今的艾格峰北壁部分攀登路线
黑克马耶率先用上的当时极其罕见且昂贵的12齿冰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前齿的发明使得登山者可以攀登更加陡峭的冰雪壁或者是岩壁。
他们最终完攀艾格北壁。
黑克马耶在攀登中领攀了大部分路段,因此这条路线被称为黑克马耶路线,时至今日依旧是经典路线。
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里,“登山皇帝”梅斯纳尔、当代的“瑞士机器”UeliSteck都曾在这条路线留下自己的脚步和速攀纪录。
阿尔卑斯最后的难题终于攻克。
▼
登山史的开展,以及,攀登的意义
登顶再也不是问题。
阿尔卑斯的魅力,再也不是登顶与否,而是怎样登顶(开辟新路线),或是多快登顶(速登记录)。
于是,一系列记录开始出现。
瑞士登山者达尼·阿诺德(DaniArnold),以1小时46分钟(2015年数据),登顶了马特洪峰北壁,当今最快记录。
瑞士登山者乌立·斯特克(UeliSteck),以2小时22分钟(2015年数据),登顶了艾格峰北壁,当今最快记录。
瑞士登山者乌立·斯特克(UeliSteck),以2小时21分钟(2008年数据),登顶了大乔拉斯北壁,当今最快记录。
当代登山界鼎鼎大名的“瑞士机器”——乌利·斯特克(UeliSteck)
同样来自瑞士,能和乌立·斯特克一较高下的DaniArnold。
▼
中国登山者和三大北壁
文中有所叙述。
年,国内知名山友孙斌、高清登顶艾格峰(山脊路线为主)。
年,国内知名山友古古登顶马特洪峰(非北壁路线)。
国人与国外攀登者的实力和理念差距,可见一斑。
那么,还有大乔拉斯峰呢?
-END-
文|舒小简
图|来自网络
(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