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云浮日报
本报记者周洲通讯员魏桂芳
作为联通珠三角地区和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主要出省通道,云梧高速公路公司所辖路段地处山岭重丘区,地质条件复杂,桥隧比例约达42%,管理难度和保畅压力大。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云梧高速积极探索推动先进理念、前沿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近日,云梧高速再添新技术新设备,助力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打造水平一流的安全保畅管理。
“作战图”定盘,“全览”模式汇聚力量
走进云梧高速监控中心大厅,不少人的目光都会被墙上那张“多方作战图”吸引,上方详细绘画了云梧高速所辖路段服务区、收费站、隧道、互通立交等情况,在长隧道、事故多发点或服务区等地遍布驻点救援力量。
据了解,云梧高速目前管辖云梧、云罗及广云高速3个路段,所辖路段全长约公里,呈“Y”字形样。因管理路段长、桥隧比例高,管理难度大,为更好地做好保畅工作,云梧高速制作“多方作战图”以便统筹节假日救援力量。
在节假日及重点保畅期间,监控中心当班人员将会实时了解路面交警、路政、拯救驻点位置,将驻点情况用标有交警、路政、拯救字样的磁力牌实时更新贴在广昆高速公路(G80)粤境马安至河口段、广昆高速公路(G80)粤境河口至平台段、云罗高速(S51/G)双凤至榃滨段路线绘在“多方作战图”上,全线驻点救援力量、重点路段等情况尽收眼底,可谓“一张作战图,汇聚多方力量”。在节假日事故多发时段,“多方作战图”为路面保畅的救援力量调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近日,云梧高速往广州方向大洞隧道发生小车追尾事故,但此时的大洞隧道驻点相关救援人员正在处理一宗突发事件。为尽快恢复路面畅通,云梧高速监控中心值守领导根据“多方作战图”,调度距离广州方向大洞隧道最近的五指山隧道驻点救援力量至突发事件点进行处理,仅用15分钟,现场处理完毕,交通恢复正常。
无人机上线,“喊话”模式监测保畅
无人机是高速上巡查、保畅的“利器”,成为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的重要助手。为做好路面保畅工作,云梧高速除了在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安排路政人员定点值守和加大路面巡逻频率外,还利用无人机对路面进行实时监测,在车流密集且易发交通拥堵的云梧高速广西方向石牙山隧道、云罗高速广西方向K省界连接点,云梧高速双凤互通等路段巡航。
一旦发现交通事故,路政人员就用无人机巡逻路况并就近观察路面情况,并将拍摄画面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大厅显示屏,让路面交通状况一览无遗,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路面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管控措施,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春运期间,我们利用无人机巡查发现并对轻微事故用喊话功能引导事故司机快处快撤拍照离开,同时辅助路面施工及桥下空间巡查。无人机的应用,大大提高路网宏观监视率,助力突发路政快速出勤,增加日常巡逻作业频次。”监控中心负责人介绍。
“人工+智能”轮巡,织密路面巡查防控网格
“发现高等级事件停驶!”2年2月28日15时,云梧高速石牙山隧道发生车辆停车异常事件后,云梧高速事件检测平台秒弹出告警消息并发出语音播报,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和系统迅速处理了险情。
为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云梧高速采用“人工+智能”相互补位,织密路面巡查防控网格,确保各类异常事件智能、精准、快速处置。即在人工轮巡的基础上,利用事件检测平台及安全管理智能系统智能辅助轮巡隧道、路面突发情况。当系统检测到隧道、路面有障碍物、行人及停车等突发事件时,电脑会实时弹出突发事件详情供监控人员确认,并语音播报相关提示语进行提醒,监控人员确认突发情况后,及时将情况报送相关部门前往处理。
2年春运期间,云梧高速事件检测平台及安全管理智能系统共计检测到路面障碍物、事故、行人等突发情况近2万宗,“人工+智能”轮巡模式极大提高了突发事件发现、处置效率,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