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2/22 20:54:00
中国人在饮食上讲究一个“鲜”,例如炖鸡时加的香菇、关东煮里的昆布(海带),在它们的加持之下,所烹出的佳肴均可用“鲜”字来评价。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鲁菜中的“吊汤”手法,一般是用鸡肉、猪肘和猪大骨,经过炖煮、去杂质等工序所得到的高汤,有着极高的提鲜效果。但对于如今的餐饮行业而言,无论是从食材本身,还是依靠烹饪技艺,其中的过程都较为繁杂,远不如半小匙“味精”来的方便。作为如今中国人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味精”能够轻易地提升菜肴口感,哪怕厨艺再差,也能得到较好的加持,可谓是廉价又实用。但值得一提的是,虽在中国广泛使用,但其实味精最早起源于日本,最初叫做“味之素(味の素)”,距今也不过多年的时间。味精的前世今生它是在年时,当地一位叫池田菊苗的化学教授,从海带中发现了一种叫“谷氨酸钠”的元素,也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能够让食物变得美味且可口。并且这种味道不同于常规的酸、甜、辣、咸,池田菊苗便将其命名为“鲜味”,销量十分火爆。如今味精的生产原料,也从最初的海带、大豆、小麦,变成了玉米皮、小麦麸皮等更廉价的材料。在将它们经过加压水解、去色、去杂质等各种工序后,最后结晶生成“谷氨酸钠”——这种元素在纯味精中的占比,能达到99%以上。说直白一些,味精就是一种纯化了的鲜味物质。其在餐饮行业的地位,可谓是高高在上,因为比起配菜、吊汤等繁杂的提鲜手段,它实在是太过于便捷,并且于食客而言,效果往往也更好一些。甚至有很多的吃货,还将“鲁菜的没落”归咎于味精的出现。虽然这种说法较为夸张,但细想之下,也不乏一些道理。“使调味没有惊喜可言”的调料味精的出现,确实让民众对“鲜”的概念,造成了极大影响。火候欠佳、食材不鲜等,都可以用味精来修复找补,当然正常情况下的菜码,也一样能用味精来锦上添花,这种情况在饭店中最为常见。时间一长,民众们对于“鲜味”的感知,自然就发生了变化,要求也变得更加苛刻,哪怕是再优质的高汤,对食客来说,还是难以企及味精的效果。这也算是一种“口味上的通货膨胀”吧,鲁菜引以为豪的吊汤技术表示:这届食客实在是太难带了。所以味精就像是辣一样,让一桌菜肴以鲜至上,占据了大部分调味,但同时也失去了调味上的惊喜。——轻肥说——看到这里,相信您也明白了,“味精”作为广泛的、常用的调味品,对民众口味的影响深度可见一斑,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依赖”。生活中人们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能提鲜,也有人说会致癌,但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国际上许多权威机构,都对味精做过试验,并未发现味精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有害的依据。所以说在意食品安全是正确的,但也应该理性看待,切不可听风就是雨,谈“味精”色变,至于到底能不能吃、该不该吃、想不想吃,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END·本文由轻肥食谱原创,专注美食多年,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