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昆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式养生崛起,药食同源开启新篇章 [复制链接]

1#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这就是”药食同源“。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古老且长效的养生思想。

一、药食同源历史悠久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既可作为药物治疗疾病,又可作日常食饮之用,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纵观中华民族历史长河,无论哪个时期,药食同源,始终在中医药以及传统饮食养生领域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最早提出“食疗原则”的说法见于《内经》,该书对食疗提出了非常丰富的理论,认为食疗对于疾病具有祛除作用,即“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对后世食疗的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说明在神农所处的时代,食物和药物是不分的,无毒的可吃,有毒的要回避。

唐朝《黄帝内经·太素》提出:“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而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古代人慢慢有意识地区别食物和药物。在食药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开始区分。

在《食疗本草》、《救荒本草》、《饮膳正要》等多本古籍中,也记载了葛根、枳椇子等大量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植物,并对其原理和功效进行了明确的分析和叙述。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五行的平衡密切相关。

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就是中医的五行学说。基于五行学说,以食物为药、药物为食,让人们通过饮食来平衡五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因此,药食同源可以说是中医文化与饮食文化的结合体,它强调安全、环保、健康、天然的食品原则,认为药物和食品有着相同的起源和基础,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二、药食同源物品规范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对药食同源物品做出具体规定。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按笔划顺序排列)。

年,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紫皮石斛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这意味着,紫皮石斛成为又一个可“药食同源”的植物。

年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又将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等6种物质作为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列入药食两用目录。

三、药食同源创新运用

“药食同源”是中医药学特有的健康理论,历经数千年实践有效验证历久弥新。如今,由“药食同源”理论发展而来的食疗、养生正逐渐成为社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