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昆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洞见ldquo好色rdquo [复制链接]

1#

导语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古人口中的“海带”,和今天你所知道的可以食用的海带是不一样的。在《记海错》一书中,所记载的“海带”特指不可食用、用来苫制海草房的海草,而本书中记载的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食用的海带,名为昆布。在日语中,目前还保留着昆布(こんぶ)的发音。

为什么说海带“好色”吗?因为海带从海中生长,到用来苫制海草房,共经过三次变色,经过华丽转身的海带,也实现了它最有价值的功用。

《记海错》海带原文

原著译文

海带:在海底生长的植物中,可以食用的有很多种,惟有海带是不可以食用的。当地人因为其形状如带,而命名为海带。海带叶子像麦冬草一样,但是比麦冬草要长些。海带产于海底,其高度比成人还高,海带的根部就像茅草根一样,但是比茅草的根节短些,咀嚼起来有甜味,且有点脆。海带在海底生长繁茂。

当地渔民潜入水下,攫取海带,并将它们堆积起来。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本来青绿色的海带经过日光的照射变成了黑色,后来再经过霜打之后,居然又呈现白色。住在临近海边寒冷地方渔民将它们捆扎起来,运回家里,用以苫制房舍,要比用茅草苫屋好很多。

其一,海带因其从海水中获得,盐分较高,所以可以免于火灾,其二也不容易腐朽。海带苫制的屋舍,尽管经常遭受连绵秋雨的侵蚀,但是始终没有腐烂的忧虑,这堪称一奇。

海边的渔村,从远处眺望,一片洁白。当靠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是居住在海带苫制的房舍中的渔民人家。

延伸阅读

非遗: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

海草房又名“海苔房”或“海带房”,因其用海草苫顶而得名。它是胶东沿海地区一种极富特色的民居。

海草房制作技艺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沿海先民用海草筑巢而居。秦汉至宋金时期,海草房制作技术有了进步,形成基本格局,被划定为生成期。元明清时期,是海草房制作技艺繁荣发展的阶段,奠定了沿海区域海草房民居群落基础,成为胶东沿海最具特色的生态民居。

海草房以海草做屋顶材料,以石头为墙体材料,以*泥、贝草为辅料制作而成。整个建筑过程需要瓦匠、木匠、石匠、苫匠“四匠”通力合作,经过做檐头、苫方坡、封顶、淋水拍平、剪檐等70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民间手工技术制作。海草房外观纯朴、浑厚、独特,其用海草苫成的厚重屋顶与青灰色大小石块砌成的墙体有机结合,具有冬暖夏凉、抗风耐腐、结实耐用等突出优点,是最好的生态民居。

早在年10月,荣成市申报的“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即被列入山东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期敬请期待:

鱼头最美味的鱼——嘉鲯鱼

山东易华录成立于年11月,是北京易华录的控股公司,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国华录集团。公司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技术研发应用,面向全国开展海洋信息服务、海洋大数据产业化、海洋数字文化和数字交通等领域的业务。公司致力于推动大数据产业和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典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