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昆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反胃统论 [复制链接]

1#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该音频已在喜马拉雅发布,可搜索“掌上扁圣”账号收听

01

地榆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地榆的叶子有点像长版的榆树叶,刚长出来的时候是贴着地面的,所以叫地榆。有地方把地榆叫做酸赭(zhě),因为它的味道是酸的,颜色是红褐色。地榆叶子对称生长,古人认为对枝对叶的植物可以用来治疗出血性疾病。我们来看:酸主收敛,红褐色入血,叶子对生,所以地榆入药能够敛血归道,治疗血热妄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地榆根比较沉,炒碳后更沉,入药能走下焦,所以主要治疗腹部及以下的崩漏、尿血、便血等出血。又因为地榆的叶边带锯齿,有开破之力,所以还能够解*消肿,治疗气血瘀滞、疔疮肿*等。

02

昆布

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昆有老大的意思,昆布顾名思义是比较宽大的布。它的主流品种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海带。第一讲的时候我们讲过海藻散瘿破气治疝。昆布和海藻都属于咸水藻类,区别在于昆布比较宽大,而海藻要细小一些。但因为同为藻类,两者都非常柔韧滑利,在水中像藤类一样摇摆漂浮,在人体也能像藤类一样善于游走经脉。所以昆布能治疗人体十二经脉和水有关的所有病症,它的软坚散结之力还能把痰阻包块软化分解,然后通过利水作用把它们清洗出去。就像一边用刷子刷干结的污垢,一边再用水冲,马桶很快就干净清爽了。瘿瘤瘰疬、疝气肿痛也就不存在了。朱丹溪有个小妙方,专治瘿气初起,甲状腺肿大,就用海藻一两,*连二两打粉,先断除一切膏粱厚味,然后经常用药粉舔咽咽喉,即便瘿瘤坚硬如石,也能除掉。

03

淡竹叶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淡竹叶和竹叶基本相似,都可以清热利尿。这和它们的外貌特征关联密切。我们前面讲竹茹的时候讲过,竹子中通外直,最擅长通达。同时竹子的枝叶里面含有很多细直的针茎,它们非常直通,就像导管一样,能够帮助人体把水道打开。所以如果感觉身体烦热,口腔溃疡,小便不畅,尿淋痛等,用竹叶或淡竹叶泡上一杯茶,加几颗冰糖,清清淡淡喝进肚子里,就能感到从头到脚如沐浴甘霖,烦渴很快就不见了。伤寒症好了之后,就像炉火虽然熄灭,灰中的余热还没有彻底清除。这时候身体仍然有些虚热,气不足,甚至有些烦,气机往上冲,甘凉通降的淡竹叶用进去,就能帮人把气机疏通,升降秩序恢复,把虚热降下来,把烦闷透出去。

04

牡丹皮

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牡丹花艳冠群芳,人人喜爱,它的根皮也就是牡丹皮。牡丹皮有一种冲鼻的辛味。我们知道辛能行,能散,所以凡是有郁结的,辛味都能给它打散。但牡丹皮和其他辛味药不同的地方在于,它还味偏苦,也就是说它不但能把瘀血结气破开,还能通过苦降之性把它们导下来,让浊阴从下窍排出去。很多经典的解郁、祛瘀方剂中,都离不开牡丹皮。因为具有强烈的辛苦气味,牡丹皮几乎不会被虫蛀,也因此成为很多药商放心屯储的对象之一。

05

知母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知母又叫妈妈草,它确实具备天下母亲吃苦耐劳的特点,看起来柔弱的一株小草,耐寒耐贫瘠性却很强,荒山、荒漠都能生长,在北方的野外也可安然过冬。知母味苦性寒,甘凉多汁,也像家里的母亲一样,苦口婆心,非常严厉,管的你很不舒服,但同时又给你满满的爱。知母在人体的作用,可以看做一个消防大队长,它能够率领一众消防队员,带着消防水车,从肺的上源顺流而下,上清肺火,中降胃热,下滋肾水。从肺、胃到肾一路到处洒水救火,还能顺带把沿途的河流湖泊拥堵的地方通开。一路下来火灭水生,百草润泽。不管哪个地方的天干物燥、虚火旺盛,知母都能帮你把火降下来,把水补回去。所以能降本流末地止肺热咳嗽,退骨蒸潮热。

06

牡蛎

牡蛎涩精而虚汗收。牡蛎是一种海产品的壳。通过前面药性的讲解,我们可以分析牡蛎的两大作用:一是它质重下沉,能够宁心安神;二是味咸寒,能够软坚散结。牡蛎还有一大作用是收敛固涩。我们看贝壳类的特点是能够用硬壳包住肉体,而且本身呈一种封藏合拢的形象。加上咸味入肾,所以具备很强的收敛封藏之性。入药不但能涩精止遗,就连五脏六腑精华外散,它都能收住。因此,人体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只要跟虚不收敛相关,都可以用牡蛎来改善。牡蛎不仅可以内服,直接打粉扑在皮肤上,也能起到止虚汗、盗汗的效果。

扁圣书院《药性赋》精品学习班

具体内容如下:

1、中医经典背诵班之《药性赋》;

《药性赋》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该书将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2、学习方式:

①由老师结合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分解背诵任务,定时发送当天需要背诵的章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背诵作业(语音);

②每周根据学习内容设置线上答题等互动活动;

③用中医思维细解常用药;

④定期组织线下交流、采药、识药等相关活动。

3、学习费用:99元/期(此项费用为学习保证金,学员按时完成背诵任务并通过考核即可如数归还);

4、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青春痘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膈噎反胃统论

膈,隔也。饮食入咽,不得辄下,噎塞膈中,如有阻隔之者,故名膈噎。又其病正在膈间,食不得下,气反上逆,随复吐出,故又名膈气。反胃者,饮食入胃,全无阻隔,过一二时,辄复吐出,有反还之意,故曰反胃。甚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有翻倾之义,故亦名翻胃。

不似噎隔之噎,然后吐,不噎则不吐也。

噎膈之病,有虚有实。实者或痰或血,附着胃脘,与气相搏,翳膜外裹,或复吐出,膈宽,旋复如初。虚者津枯不泽,气少不充,胃脘干瘪,食涩不下。虚则润养,实则疏瀹,不可不辨也。

饮食下咽,不得入胃为噎。食不下通,气反上逆为塞。东垣乃谓阳气不得出者为塞,阴气不得降者为噎,岂非谓入食从阴,而气出从阳耶?其文则深,其旨反晦,至谓先用阳药治本,后用诸塞泻标,吾不知其何谓矣。

子和论膈噎,累累数百言,谓三阳结热,前后闭涩,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夫膈噎,胃病也。始先未必燥结,久之乃有大便秘少,若羊矢之证。此因胃中津气上逆,不得下行而然,乃胃病及肠,非肠病及胃也,又因河间三乙承气之治,谓噎膈之病,惟宜用下,结散阳消,其疾自愈。夫脘膈之病,岂下可去?虽仲景有大*甘草,东垣有通幽润肠等法,为便秘呕吐者立,然自是食入辄吐之治,非所论于食噎不下也。独其所谓慎勿顿攻,宜先润养,小着汤丸,累累加用,关扃自透。或用苦酸微涌膈涎,因而治下,药势易行。设或不行,蜜盐下导,始终勾引,两药相通者,其言甚善。盖痰血在脘,不行不愈,而药过病所,反伤真气,非徒无益矣。故以小丸累加,适至病所,无过不及,以平为期,则治噎之道也。但须审是痰是血而行之耳。

膈噎之证,大都年逾五十者,是津液枯槁者居多。若壮年气盛,非血即痰。近见有津液枯槁之剂,治一少年肥实男子,至死不悟,哀哉。(鹤年。)

先婶传一方云∶用烧酒一斤,浸海蜇花头一斤,入瓷瓶内,埋地数年,则海蜇化为水矣。取饮半酒杯妙。(鹤年又识。)

痰膈

痰膈,因七情伤于脾胃,郁而生痰,痰与气搏,升而不降,遂成噎膈。其病令人胸膈痞饮食辄噎,不得下入胃中,必反上逆而呕,与痰俱出。治法宜调阴阳,化痰下气,阴阳平均,气顺痰下,病斯已矣。

《和剂》四七汤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为也。中脘痞闷,气不舒快,或痰饮呕逆恶心,并皆治之

半夏(制,二钱)茯苓(一钱六分)紫苏叶(八分)浓朴(姜制,一钱二分)

水一盏,生姜七片,红枣二枚,煎至八分,不拘时服。

丁沉透膈汤(《和济》)治脾胃不和,痰逆恶心,或时呕吐,饮食不进,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并皆治之。

人参砂仁香附(各一两)青皮木香肉豆蔻白豆蔻丁香(各半两)浓朴(各七钱五分)草果半夏神曲(各二钱半)甘草(一两五钱)麦芽(五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不拘时热服。

涤痰丸

半夏曲枯矾皂角(炙,刮去皮弦子)元明粉白茯苓枳壳(各等分)

上为末,霞天膏如丸,量人虚实用之。

血膈

丹溪治一少年,食后必吐出数口,却不尽出,膈上时作声,面色如平人。病不在脾胃,而在膈间。其得病之由,乃因大怒未止,辄食面,故有此证。想其怒甚则血菀于上,积在膈间,碍气升降,津液因聚,为痰为饮,与血相搏而动,故作声也。用二陈加香附、韭汁、萝卜子二日,以瓜蒂散、败酱吐之;再一日又吐,痰中见血一盏;次日复吐,见血一盅而愈。

一中年人,中脘作痛,食已乃吐,面紫霜色,两关脉涩,乃血病也。因跌仆后,中脘即痛,投以生新血推陈血之剂,吐血片碗许而愈。

一中年妇人反胃,以四物加带白陈皮、留尖去皮桃仁、生甘草、酒红花,浓煎,入驴尿,以防生虫,与数十帖而安。

一人咽膈间,常觉有物闭闷,饮食妨碍,脉涩稍沉,形色如常,以饮热酒所致。遂用生韭汁每服半盏,日三服,至二斤而愈。

一人食必屈曲下膈,梗涩微痛,脉右甚涩而关沉,左却和,此污血在胃脘之口,气因郁而为痰,必食物所致。询其去腊,日饮KT剁酒三盏,遂以生韭汁冷冻饮料细呷之,尽半斤而愈。

一贫叟病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盐梅卤少许细呷,得入渐加,忽吐此亦仲景治胸痹用薤白,取其辛温能散胃脘痰涎恶血之义也。愚谓此不独辛温散结之义,盖亦咸能润下,而酸味最能开膈胃,止呕吐,品味不杂而意旨周密,殊可取也。

一妇年及五十,身材略瘦小,勤于女工,得噎膈证半年矣,饮食绝不进,而大便燥结不行者十数日,小腹隐隐然疼痛,六脉皆沉伏。以生桃仁七个,令细嚼,杵生韭汁一盏送下。片时许,病者云∶胸中略作宽舒。以四物六钱,加栝蒌仁一钱,桃仁泥半钱,酒蒸大*一钱,酒红花一分,煎成止药一盏,取新温羊乳汁一盏,合而服之。半日后下宿粪若干,明日腹中痛止,渐可进稀粥而少安。后以四物出入加减,合羊乳汁服五六十帖而安。

江应宿治一老妇年近七旬,患噎膈,胃脘干燥,属血虚有热,投五汁汤,二十余日而愈。其方芦根汁、藕汁、甘蔗汁、牛羊乳、生姜汁少许,余各半盏,重汤煮温,不拘时徐徐服。

滋血润肠汤治血枯及死血在膈,饮食不下,大便燥结。

当归(酒洗,三钱)芍药(煨)生地*(各一钱半)红花(酒洗)桃仁(去皮尖,炒)大*(酒煨)枳壳(麸炒,各一钱)

水一盅半,煎七分,入韭菜汁半酒盏,食前服。

秦川剪红丸(《良方》)

雄*(另研)木香(各五钱)槟榔三棱(煨)蓬术(煨)贯仲(去毛)干漆(炒烟尽)陈皮(各一两)大*(一两半)

上面和丸梧子大,每五十丸,食前米饮送下,吐出瘀血,及下虫为效。

气膈

气膈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呕沫。淳于意作下气汤治此疾,一日气下,二日能食,三日一村夫因食新笋羹,咽纳间忽为一噎,延及一年,百药不效。王中阳乃以荜茇、麦芽皮去穣、人参、苦桔梗、柴胡、白蔻、楠木香、高良姜、半夏曲共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热服。次日病家报云∶病者昨已痛极,自己津唾亦咽不下,服药幸纳之,胸中沸然作声,觉有生意,敢求前剂。况数日不食,特游气未尽,拟待就木,今得此药,可谓还*散也。王遂令其捣碎米煮粥,将熟,即入药再煎一沸,令啜之,一吸而尽,连服数剂,得回生。因名曰*散。食之以治七情致病,吐逆不定,面黑目*,日渐瘦损,传为噎证者多验,但忌油腻、《永类钤方》治噎膈不食,*犬干饿数日,用生粟或米干饲之,俟其下粪,淘洗米粟令净,煮粥入薤白一握,泡熟去薤,入沉香末二钱,食之。

救急疗气噎方

半夏柴胡(各三两)生姜(三两)羚羊角犀角桔梗昆布通草

水八升,煮三升,分三服。

疗因食即噎塞,如炙脔在膈不下方

射干(六分)升麻(四分)桔梗(四分)木通(一钱)赤苓(八分)百合(八分)紫菀头(二十一枚)

水二大升,煎九合,去渣,分温三服,食远。

虫膈

张文仲《备急方》言,幼年患反胃,每食羹粥诸物,须臾吐出。贞观中,许奉御兄弟及柴、蒋诸名医奉调治,竟不能疗。渐疲困,候绝旦夕。忽一卫士云∶服驴小便极效。遂服二合,后食只吐一半;晡时再服二合,食粥便定,次日奏知,宫中五六人患反胃者同服,一时俱瘥。此物稍有*,服之不可过多,须热饮之。病深者七日当效。后用屡验。

《广五行记》,永徽中绛州有僧,病噎数年,临死遗言,令破喉视之,得一物,似鱼而有两头,遍体悉是肉鳞,致钵中,跳跃不止。以诸味投钵悉为水。时寺中刈蓝作靛,试取少许置钵中,虫绕钵畏避,须臾虫化为水,后人以靛治噎疾,每效。

治梅核膈气方

取半青半*梅子,每个用盐一两,淹一日夜,晒干,又浸又晒,至水尽乃止。用青线三个,夹二梅,麻线缚定,通装瓷罐内,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梅含之,咽汁入喉即消。收一年者治一人,收二年者治二人,其妙绝伦。

昆布丸治五噎,咽喉妨塞,食饮不下。

昆布(洗)麦门冬,天门冬(并去心,焙)诃黎勒(去核,各一两五钱)木通川川朴硝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桂心百合(各一两)羚羊角(屑)杏尖,麸炒*)苏子(微炒)射干(各五钱)柴胡(去芦)陈皮(去白)槟榔(各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三百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热酒送下,夜饭后用绵裹弹子大一丸噙化。

杂疗方

《普济方》云∶反胃吐食,药物不下,结肠三五日,至七八日,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昔头节,并筋膜脂肉,及如阿胶黑片,临时旋炙,用米醋一盏浸之,微火炙干,淬之,再炙再淬,醋尽为度。研末,浓纸包收。或遇阴湿时,微火烘之,再收。遇此疾,每服一钱,食前陈米饮调下,轻者一服立效。

《集验》疗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方

羊肉去脂膜作脯,以好蒜齑空腹任意食之,立见效验。

《圣济总录》治咽喉妨碍,如有物吞吐不利方

杵头糠人参(各一钱)石莲肉(炒,二钱)

水煎服,日三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